'
Copyright © 2017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主页 > 创作研究 >

有感于上饶徐元杰之家训(雷原教授)

2017-12-19 19:12    文章来源: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浏览:
    徐元杰者,南宋人,是著名的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理宗帝钦点的新科状元。其志高远,以天下苍生为念;其功不仅在文学,文治武功亦甚显著;其为人耿直闻于朝野;其修身齐家治生之学已被徐氏后辈尊奉为圭臬,尊奉之诚敬远甚于徐氏先祖、统一中国之赢氏家训,由此可见其文之盛,其德之高远哉!
  家训是中国家文化的重要内容,所反映的是中国士农工商四民从治生、伦理、教育而至交友、居家礼仪等的基本情况与齐家的历史经验。就现存的家训,从形式上而言大致可分五种形式:
  第一种其代表作如《颜氏家训》,主要依据儒家经典,结合自己人生体验,总结出能使家文化持久传承的一套完整的训诫体系。
  第二种是直接定规矩,无分析论证说理,如《郑氏规范》、《郑氏家仪》等。
  第三种则是以书信的形式,如《曾文正公家训》。
  第四种以陈述祖先创业之不易,以启发后代子孙处世与齐家的道理,如《霜红龛家训》等。
  第五种以诗歌的形式,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如唐代的《太公家教》、清代的《金氏家训》等。
  《徐元杰之家训》从以上五种形式看,其既有如《颜氏家训》的引经据典,上传尧舜、孔孟之道,又能结合自己的体悟,具体落实于齐家方面。徐氏家训后来流传较为广泛的其实不是徐元杰的原作,而是后人根据自己对其祖先徐元杰留下的家训的理解,以诗歌的形式,格式上采取四言,朗朗上口的通俗易懂的,但其精神框架仍遵循原作,从孝悌第一、立志第二、习静第三、笃实第四、求知第五、研几第六、正心第七、改过第八、不息第九、主敬第十等十个方面的训诫。此经后人述而作的家训在格式上类于第五种,在内容上则更类于第二种,即不作分析论证只提出遵守之条款,简单明了,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譬如孝悌第一之“凡事当中,以孝为先;三纲五常,牢记心间”等。而徐元杰的原作,则更像颜之推留下的《颜氏家训》,如立志第二,就有“天只有一道,哪更有他?此道即尧舜之仁,即天地一元之道也。所以人亦有孝悌出于天性者却不志于道,所以不能扩而光之以大其无我之公。”可以说徐氏家训之诗歌版容易记诵,而徐元杰之原作更具哲理,二者之差别,原作如《论语》,后者如《三字经》。所以要真正掌握徐氏家训之精髓,必须学习原作。以下我们可以逐章做以粗浅的概要性的解读。
   孝悌第一,原作重在讲孝悌之道,源于尧舜,是中国文化之根本,传承孝悌之道,就是传承中国文化。孝悌之道是人天性就具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保养天性此良知良能就能得以存养光大。文中讲“孩提之天然之性,不可遏者,循而行之,日以充养,不使斵丧,则尧舜之道由此而进”。此孝悌之道是本,此本确立,则仁心生,小者可齐家,大者则可将此孝仁之心推及于乡邻、国家、天下,孝而为忠,悌而为友,四海为一家,此即中国人的修齐治平的理想。
  立志第二,仍在讲立尧舜之志,志在孝悌做人,光而大之,则为仁爱。此志就是以仁孝之道充养自己,进而由近及远,形成风气,感动整个社会。文中讲:“夫志既定,在斯道上由是志以帅气,一以动志如此,气在我身,手足耳目口鼻百骸皆是此气,皆管于心,志正则气正,气正则以之接物莫不由礼。”徐元杰将立志讲到根子上了,立志不在功名,更不在出人头地,飞黄腾达,而在做一个孝悌之人,并由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志已立,则全身充满正气,气正则言行举止莫不合于礼。此由内而外之教化也。
  习静第三, 重在讲读书要排除外在之干扰。《论语》之“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里的“重”,其实就是凝重,何来凝重呢?习静方可凝重。学习如何才得牢固不忘呢?仍在习静,静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上来,以全心全意所得自然牢固。静之相反者为躁,不当动而动为躁,为何不当动而动呢?原因何在?原因正如原文所讲在“逐于物而失主宰之权也”。因此读书学习关键要“将妄念屏去,今日习之,日日习之,俟其心纯然后读书作文,融会圣贤,意思自然得义理之正”。意思是说会读书的根本在心静,而求心静之法则在屏除妄念并且要日日坚持,不可懈怠!
  笃实第四,在讲“主忠信”。意思是做事做人要尽心、诚意与力行,不能虚饰敷衍。虚饰敷衍,其心不全、其意不诚、其行不笃。笃实其实就是身口意一致。
求知第五,主要讲格物致知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二种求知之方法。格物致知类于顿悟、在于发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则在于传承学习、类于渐悟。格物致知之要在于摒除物欲等,使本心复出,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认知,像孟子讲的“性之者”。孟子说人们对土葬之礼的获得,就是某人去野外,当他看到血淋淋的尸体是自己刚刚过逝的父亲时,乍然间产生了悲悯心,于是迅速回家,拿了农具,挖了一土穴,将父亲埋了,此发现孟子称之为“性之者”。 正如徐氏之文所讲:“知者吾心之真知也,真知者良知也。所谓虚灵之妙,人皆有之,但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总之格物才能致知,格物之要在正心诚意,所以修身与格物是一回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法适合于继承前言往行的历史文化传统,若以孟子之“性之者、反之者”言,性之者易于发现真理,反之者便于学习真理,反者,反思之谓也。博学之,即是广泛学习前贤往圣“性之者”所得,是继承,是踩在前贤的肩膀上。博学要审问,问于师问于友,“求其真切详尽”;此外还要反思于心,正如文中所言“思者将所闻沉潜玩索惟在事之切于身者,思之不使流于荒唐然”。然思之,若不明辨,未免犹有疑难;如此,仍不完备,还要笃行,在笃行中弥补学之不足,在笃行中问于友问于师之详尽处,在笃行中知物之精微处。
  研几第六,研几之要在不启妄念,在妄念之源头、发端处摒弃它,在行之未见时除祛它,犹中医之治未病。正如原文中讲:“万事皆从意上起,起此一念,人所不知而已,独知之,于此不慎则便入于小人。”因此研几篇也有慎独之意。
  正心第七,要在心不受情绪等的影响,心不受物之干扰,物来则应,应而不失中正;物去不住,仍保持中正,了然湛然,心之光明正大无所不明。
  改过第八,要在反求诸己、不贰过、不迁怒、不责于人,自觉自愿主动地改过。记得恩师汤一介先生在世时,常常以孔子之四忧为座右铭,即“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今天想起先生之德高望重,着实让人感动,我想这与先生善于改过,以此四忧为警钟,大概不无关系吧!
  不息第九与主敬第十 。两者其表不同,其意皆在坚守、持之以恒,慎始敬终,如江河之不舍昼夜而流,流之不停不息。凡事恒则有功、持久,而恒在于主敬,正如原文所说:“自立志之初,却便有此敬心,持此心以往使念念常存,不可忽也。”综合上述,徐氏之家训原作与经后人述而作之新训,一则是源,一则是流;一则在义理之阐述,一则在行为礼仪之规范;一者在“修学好古、祖述尧舜”,一者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两者合壁,终不失为尧舜道法之弘扬。
雷原于川艺汤用彤国学院。
(作者:秘书处)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动态 聘任系统 创作研究 创作基地 学术论文" 网上报名 创作中心 聘任查询 聘任要求"

认证程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主  任:王慕石 

认证程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以“文化艺术”命名的普通本科艺术院校,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经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批准,于2017年11月挂牌成立,该中心隶属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是以书法文化艺术研究创作为核心的艺术性科研专业机构,以弘扬和促进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发展为目标的非盈利性机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秉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服务于我国的书法文化艺术事业,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书法文化艺术研究、创作、教育基地。

热点推荐

  • 于右任碑学草书的气格与
  • 有感于上饶徐元杰之家训
  • 北大教授:强调国学目的
  •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什
  • 百度关键词: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中国书法研究、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汤用彤国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书法研究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创作中心、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