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 2017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主页 > 创作研究 >

于右任碑学草书的气格与气韵

2015-12-29 16:13    文章来源: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浏览:
  摘要:于右任的碑学草书是中国书法史的里程碑。他的碑学草书,在化机中达到化境,由书技而进入书道,可谓随心所欲,物我化一。本文从书学本体出发,对于右任碑学草书的气格(包括笔法点画的气力、气骨、气脉,结构章法的气势、气概、气场)进行研究;并对于右任碑学草书的气韵(包括气息、气机、气度、气象以及风韵、风神、风采、意境)各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碑学草书;书法本体;气;气格;气韵

 于右任的碑学草书,进入了审美高标准的 “ 化境 ”,呈现着出神入化的 “ 化机 ”。“ 化,谓造化也 ”,(《易经》句)为自然的本体之道;“ 化机 ” 则是变化通达的枢机。于右任的碑学草书达到 “ 一片化机 ”,乃是深悟了变化通达的书法之道。所谓:“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周易·系辞上》)于右任的碑学草书,在化机中达到化境,由书技而进入书道,可谓随心所欲,物我化一。品评于右任的碑学草书,其中所呈现的气格,是书气与我气的化一;所氤氲的神韵,是书神与我神的化一,所达至的境界,是物境与我境的化一。

 于右任涉及前人隶书、章草、行书诸优点,尤其是融会北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碑学草书风格。此风格的形成,大致分四个阶段:从1921年开始,二十年代为收集碑石、临摹碑帖阶段;三十年代为集字整理、草书标准化形成阶段;四十年代是碑学草书完善和推广的鼎盛时期;五十年代到了随心所欲、自在自为的化境阶段。

 品评书法有多种规则和标准,纵观传统书法理论,从书法本体上品评方可提纲挈领,抓住主要矛盾。在此,我想从书法的气格和气韵入手,分析于右任的碑学草书。气格偏重于“器”,重在研究书法的气力、气骨、气脉、气势、气概、气场等;气韵偏重于“道”,重在研究书法的气象、气机、气度、气息、风韵、风神、风采、意境等。

 在这里,“气”为本源,为核心。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论:“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行,备仪不俗;......”①气在美学中的演变,由原始之气——到哲学的宇宙生命本原之气——再到艺术生命本体之气。“气”是中国哲学的原范畴,老子、庄子根据自然之道,认为“气”是天地万物阴阳刚柔相感相应的产物,所谓“通天地一气耳”。“气”显示了自然生命之道的运动规律。儒家学说认为,“气”是某种人格精神和道德修养的内在凝聚,如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强调“气”所包含的道德伦理内容和人格修养。管子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气”从自然与人的运动规律,又引申到美学审美心理构成。魏晋时期的曹丕以《典论·文论》开辟了文艺品评专著的先河,他明确提出:“文以气为主”。②“气”通过创作的物化过程,而凝结在艺术作品中,“气”决定了文艺作品的思想境界和审美价值。刘熙载《艺概》中曰:“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沈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迈,阳也。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 、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③书法的“气”,讲阴阳哲理,贵士人气息,在笔墨载体中,蕴含的是宇宙自然之气,士人精神之气。

 于右任的书法, 洋溢着宇宙自然的浩然之气、大朴之气、冲和之气;展现着士人精神的清正之气、豪放之气、简约之气,可谓笔墨到处,众美从之。于右任所书横渠四句,把张载这位关学创始人的名言以书法展现出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是士人的精神取向,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志士写照,也是于右任家国情怀、终生奋斗的写照。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于右任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后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求学,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 “关学” 余脉;于右任怀着报国之志,先后投身于光复会、同盟会的民族复兴大业;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1907年创办《神州日报》,1910年创办《民立报》,以为民立命、宣传民主革命为己任。1922年,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并担任校长。他以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重视教育,并付之践行。还创办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后共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34年,可谓清正廉明,两袖清风。于右任写的最多的条幅,是这四句中的 “ 为万世开太平 ”。1948年,于右任被提名竞选副总统,其竞争对手李宗仁、孙科等人天天宴请代表、免费提供住行以争取选票。于右任为代表们所准备的礼品,乃是一纸书法: “为万世开太平” 。他不象其他政客以金钱、关系拉选票,而以文人的独特风格参选,虽未当选而荣耀。落选之后,全体代表起立向于右任鼓掌10分钟,为他的清正、廉洁、正气表示钦佩之情。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在忧国忧民的贫病中去世。难以置信的是,人们在于右任逝世后,竞发现他因生活拮据而欠下的借据。比起如今一幅字炒卖几万几十万的所谓“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可谓泰山,可谓绝世而独立的昆仑!

 书法的品格、风格,从本体上论,源于气格。气格决定人格、人格决定书格,即气格→ 人格→ 书格。“气格”一词,见于刘熙载《气概 》:“ 灵和殿前之柳,令人生爱;孔明庙前之柏,令人起敬。以此论书,取资致何如尚气格耶 ” ?④气格的高下,决定了人格和书格的高下。综合老庄的道学和孔孟的儒学理论,以气格立论,把人格划分为九个品级。如庄子《天下》篇论述了“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 等不同人品:“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黄帝内经》中有 “贤人” ,排在圣人之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有“俗人” ;儒家有 “达则兼善天下” 的 “达人” ,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的 “小人”。按人格九品排列,即 “天人——神人——至人——圣人——贤人——君子——达人——俗人——小人” 排列;以此人格对应书格,则为 “ 绝品——神品——至品——逸品——妙品——精品——能品——俗品——下品”。这九个品级掐头去尾,就和古人品评的 “神、逸、妙、能” 四品相近。如今俗品、下品书法不少,若要全面品评书格,用此九级品评法可能更准确些。于右任写书法,凡几十年,无功利之心。他把书法作为公益事业的一部分,人生修养与社会建设融为一体,超越了一般人对书法的认知,达到了书人合一、天人合一之境界。

 纵观于右任生平,他从晚清反帝制、求民主开始,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乱世中,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并为教育事业奔波,为书法探索而忙碌。几十年来,于右任通过标准草书的整理、研究,疏瀹渊源,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研阅以穷照,集百家之长,成自家之法。从气格 → 人格 → 书格而论,于右任是近现代来书家的至高点,尤其在碑体草书方面,无人超越,达到了逸品、至品、神品,甚至绝品。

 相对于气韵而言,气格较为具象,属于 “器” 的范畴。综合古人品评,气格包含了气力、气骨、气脉、气势、气概、气场等。气力、气骨、气脉偏重于笔墨力度和运行;气势、气概、气场,偏重于字形结构和章法。用孙过庭《书谱》谈骨气和笔墨运行的两段话,品评于右任的书法,甚为恰当:“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⑤“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⑥

                           
(图一)                               (图二)
 于右任的两幅书法对联:(图一)书 “进为天下利,退有百世名” ,(图二)书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从气力而言,如奔雷坠石之猛;从气骨而言,犹枝干扶疏之劲;从气脉而言,似泉注山涧之畅,真正达到众妙攸归,与云日相辉,犹众星之列河汉。在这里,养天地正气,首先是 “ 养心 ”,“ 心斋 ”。从气格之高,到人格之高,方能法古今完人,才到书格之高,从而使气力、气骨、气脉达到随心所欲,贯通畅达于点画之中。书法之气贯通点画,乃是书法的最基本要求,点画亦是气格的载体。孙过庭还有一名句: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⑦于右任草书的点画,正是其性情的自然抒发。

 于右任草书的气势、气概、气场,具有雄劲的震撼力。参考于右任书《野蚕诗》立轴(图三)。           
                          
      (图三)                          (图四)
 此幅作品写于1948年4月:“野蚕食青桑,吐丝易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这篇草书结字、运笔、布局铿锵有势,流转自然。如“食”、“成”、“寒”,皆是于右任草书的标准符号。书作碑意亦浓,如“无”、“饱”的笔划,最为典型。

 蔡邕《九势》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藏头护尾,力在宇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⑧于右任的草书,结体严密规整,融碑于草,在字体规范中,体现笔势的丰富变化: 承上启下,穿插有致,放时放的开,收时收得拢。他的碑学草书气势、气概、气场,令人如赏崇山峻岭之美, 如饮陈年老酒之妙。正如蔡邕所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⑨

 于右任碑体草书的气格形成,正如前文所述,当时碑学发展的社会背景,使他得以站在清中期碑学大兴后翘楚们的肩上,更重要的是,于右任自身对碑学所下功夫,可谓呕心沥血。于右任自1921年研习碑学,日日坚持临摹碑书。他曾有诗曰:“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可见其临习之勤勉和辛苦。于右任还大量收集民间散落的碑石,其收藏数量之多,令人惊叹。仅墓志原石达159方,加之其他碑石共387方之多(后全部捐赠给西安碑林)。于右任在1921年所作的《寻碑》诗,表述了他为探究北碑的执着和所付出的心血:“曳杖寻碑去,城南日往返。水沉千福寺,云掩五台山。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愁来且乘兴,得失两开颜。”

 经过十载学习和搜集,到三十年代初,于右任进入草书的研究整理和推广阶段。1931年在上海,他与同道发起成立“草书社”,后更名为“标准草书社”,对历代纷繁复杂的草书进行标准化研究与整理。当时选字约60余万,涉及历代刻帖古本100多种,涉及书家140多位,经过长达五、六年时间,于1936年《标准草书千字文》问世。于右任在该书《自序》开篇即曰:“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现代各国印刷用楷,书写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后之强国,更于文字之改进,不遗余力。”⑩于右任呼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认为推广草书,可以求书写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国民时间,更可发扬民族之传统文化。于右任以草书而推及民族文化传播,甚至文化强国,这种心气和心力,正是其草书气势、气场之精神来源所在。

 “气韵”之论,是中国从古至今以来艺术品评的最高范畴。自南朝谢赫第一次明确提出“气韵生动”为“六法”中第一法后,千百年来,“气韵”之论不绝于章。拙文在前边已讲了“气”。什么是“韵”?“韵”字首见于蔡邕《弹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广雅》曰:“韵,和也”。“ 韵 ” 的原始含义是音乐中音声的和谐、节奏、旋律,以及在音响之外的余响,即音外之音。到魏晋,“ 韵 ” 扩展为品藻人物的 “ 风韵 ”、“ 风神 ”、“ 风度 ”。形容人物形貌音容、举止言辞所呈现的风度仪态,往往以 “ 韵 ” 相称。因此,“ 韵 ” 含两义,一指音乐性的律动,一指精神性的风韵。在中国书法中,“ 韵 ”可以是神韵、墨韵、笔韵、意韵、色韵,更可以是气韵。总之,韵是让人能不断品味、反复回味的审美内容。中国书法之尚韵,是因为书法外的意蕴、笔墨所传达的意境。

 中国书法品评中的气韵概念,无非是指在审美时人们所感到的由书法气息、气机、气度、气象、风韵、风神、风采、意境集合而成的可以感受却难以言说的意蕴和趣味。气韵作为审美标准,深刻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基本精神。“ 气 ”与 “ 韵 ” 的关系,在于以气为统驭,以气为主导,韵即在其中。气乃一以贯之,韵由气生,气由韵成。音韵的律动和精神的风韵,以气为中介;书法的意境和精神风韵,同样也是以气为贯通。所以在气韵生动这一概念中,气为主干,有气韵的书法则自然为生动之书法。因此,清代方薰曾说:“ 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也。”

 于右任书法的气息、气机、气度、气象,贯通于他的碑体楷书、行书、草书的整个书法体系之中,尤以他毕生研习探究的草书境界为最高。于右任所书《中庸》句:“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见(图四)。大美的书法作品,无不气息飞扬,气机自然,气度大方,气象万千。气韵由书法家所创造,由欣赏者所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说,气韵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在审美交流中共同创造的。犹如“ 高山流水”之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弹琴,钟子期欣赏,方为知音。在此,我借用李白《草书歌行》中赞颂怀素草书的诗句,来品评于右任的草书:“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但不同的是,怀素草书为帖学气韵,于右任草书,富于碑学气韵。于右任书法把魏碑的用笔、使转与他所创标准草书的气机结合起来,创造了融合百家之长而有自家气象的“ 碑体草书”。
 四十年代,于右任的碑学草书达到了鼎盛时期,以1943年所书文天祥《正气歌》为代表作。(参考图五)
    
  (图五)
 这幅作品笔力雄豪、奇拙、苍劲,以中锋劲健之笔,行浑厚圆融之气;以匠心独运之章,现奇伟脱俗之韵。于简炼质朴之中,展仪态万千风神,融章草、今草、古今百家于碑学一炉,时呈平稳冲淡之姿,时显激荡险绝之势。把文天祥的正气浩然精神,通过书法载体而表现的淋漓尽致。

 于右任的碑学草书,是书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国书法的两大领域,一为帖学,一为碑学,帖碑两学各领风骚。在清代以前,以帖学为首统地位,帖学的领军人物,是书圣王羲之。碑学始于宋代,自清中以后,帖学衰微,金石大盛而碑派书法兴起。自阮元倡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继起提倡北碑,力挺碑学,崇碑之风大盛。出现了金农、郑板桥、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何绍基等一批碑学大家;清末民初,康有为从理论到书法上推崇碑学,吴昌硕、沈曾植、张裕钊、李瑞清等大批碑学家出现,竟现碑学一时之盛。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达到于右任的高度。钟明善先生在《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中说:“知古法而不墨守古法,这是于先生对传统笔法的突破变革,当然,隶笔入楷在北魏碑志六朝写经中时或见之,然而以魏楷结字为基础有意识将隶笔乃至行草势用于楷书,揉和的如此自然,近世书家中当前推于右任先生。”⑪楷书、行书尤其是草书,于右任皆以北碑而贯之,而以草书成就最高,被誉为“草圣”。

 在这个书法大背景下,于右任应碑学潮流而起,他集众家之长,将碑、帖及其他书体融为一体。起初,于右任以独特的碑体先立起了楷书艺术的丰碑。这时的成就,以1930年书写的《秋先烈纪念碑记》为标志;1931年后,于右任写了大量碑体行书作品,超越了在此领域取得成就的其他大师;草书方面,于右任所费精力最多,成就亦最为瞩目。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他第一个将魏碑和草书融会贯通,为碑学开创了新途径,为习碑书者大开了方便之门,堪为引碑入草的开创者,碑学草书领域的一代宗师。

 以“气韵”品评于右任书法,进入书法本体“道”的境界,重在品评于右任碑学草书的风韵、风神、风采、意境。南朝书法家王僧虔《论书》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务始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⑫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于右任晚年的碑体草书,到了一种散淡、冲和的极高境界。(参考于右任书《枫桥夜泊》图六)
  
   (图六)
 这幅草书中堂,书于“四十四年”,即1955年,于右任76岁。此时,先生人书俱老,物我两忘,真正达到王僧虔所说的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的自在自为状态。此时,字里行间,风神俱出。正如姜夔在《续书谱》中所说:“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 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⑬   

  于右任草书的意境,到晚年进入雄浑古拙、凝重质朴、淡泊脱俗的化境。书法意境是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高于化境,当脱尽火气。清代邵梅臣《画耕偶录》曰:“昔人论作书作画,以脱火气为上乘。夫人处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所谓脱火气,非学问不能”。所谓脱火气,即书家知识积累和社会见识达到一定程度,对传统文化已经烂熟于心,作书从极为“ 绚烂 ” 而反归于“ 平淡 ”,到了 “ 自然 ” 的境界。 “ 道法自然 ” 是道的核心。于右任的碑学草书体现了书法本体之道,达到“自然 ”、 “ 大朴不雕 ” 、“ 天然去雕饰 ” 的状态,即入书史中碑学草书前所未有的高境,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王羲之到于右任,1600多年来,他们是书法史上帖学和碑学的两座高峰,帖学书法的高峰是王羲之,碑学书法的高峰为于右任莫属。
 
 
引文出处:
①《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606页
②《昭明文选》;萧统编;古籍善本(清)
③《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713页
④《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713页
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130页
⑥《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125页
⑦《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127页
⑧《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6页
⑨《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6页
⑩《于右任标准草书》,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10第一版第1页
⑪《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64页
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62页
⑬《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第392页
书法图例出自《历代名家书法经典·于右任》;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其中图一第71页,图二第72页,图三第19页,图四第30页,图五图六第42页.

(作者:刘亚谏)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动态 聘任系统 创作研究 创作基地 学术论文" 网上报名 创作中心 聘任查询 聘任要求"

认证程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主  任:王慕石 

认证程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以“文化艺术”命名的普通本科艺术院校,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经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批准,于2017年11月挂牌成立,该中心隶属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是以书法文化艺术研究创作为核心的艺术性科研专业机构,以弘扬和促进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发展为目标的非盈利性机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秉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服务于我国的书法文化艺术事业,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书法文化艺术研究、创作、教育基地。

热点推荐

  • 于右任碑学草书的气格与
  • 有感于上饶徐元杰之家训
  • 北大教授:强调国学目的
  •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什
  • 百度关键词: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中国书法研究、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汤用彤国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书法研究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创作中心、
    百科